今天是: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目录>>公开信息内容
黔东南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zf_fgw20170412013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17年03月20日
主题词: 发布机构: 州发改委 文    号:
 

 

2017214日在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黔东南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州上下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不移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和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三大战略行动,按照“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全新战略定位,着力做长板补短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把握新机遇,努力应对新挑战,切实化解新矛盾,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呈现出持续向好、结构趋优、效益提升、动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州第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较好。2016年,全州生产总值完成93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高于年度计划0.3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位;农业增加值完成190.5亿元,增长6.1%,增速高于年度计划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4.61亿元,增长11.7%,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93.58亿元,增长16.3%,增速高于年度计划1.3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2位;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7.76亿元,增长22.4%,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0.16亿元,增长13.4%,增速高于年度计划1.4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位;减少贫困人口17.71万人,黎平、锦屏、丹寨3个贫困县和16个贫困乡镇按省标实现“减贫摘帽”,72个贫困村出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3万元,增长9.1%,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584元,增长10.5%,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4.3%,增长5.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5%,控制在103%的目标范围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403.93亿元,增长25.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3.5%节能减排指标预计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范围内。我州在全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中的排名由2015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4位。

(一)三大战略行动扎实推进,发展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一是脱贫攻坚首战告捷。组织干部40.21万人次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并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坚持以城镇、产业园区和旅游服务区集中安置为主,24个安置点全部开工,建成搬迁房1.01万套,搬迁4.19万人,“一步搬到位·五个全覆盖”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入推进19个扶贫专项行动,完成投资331.4亿元。在482个贫困村设立电商网点,12.72万贫困人口实现产业脱贫。压缩行政经费6%用于教育扶贫,对4.23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补)学杂费,争取各类助学资金11.24亿元,资助学生149.62万人次。完成4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11类精准扶贫对象获得“三重医疗保障”救助33.66万人次,补偿金额达2.2亿元,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达95.1%,对22万“两无”人员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加强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工作,开展民企“千企帮千村”。省政府率先在丹寨县开展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推进脱贫攻坚改革试点工作。我州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脱贫攻坚集团化作战,涌现了台江长滩“十户一体”、三穗颇洞“党支部+合作社”等一批抱团脱贫典型经验。全州贫困发生率降至17.1%二是大数据战略行动全面深入实施。全面完成政府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工作,实现全州55个应用系统迁上云上贵州黔东南专区,提前完成今明两年目标任务,迁云进度排名全省第1位,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迁云工作任务的市(州)。凯里大数据产业园累计入驻阿里巴巴、富士康、中科汉天下、申黔互联数据中心、东道主、水木华开、中昊电子等一批大数据相关企业,集聚效果初显。新增大数据相关产业50家,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93.81亿元,增长37.2%;互联网出州带宽扩容370G,总量达到1070Gbps三是大健康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示范建设取得新进展,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初见成效,完成横一线、纵一线16公里城市主干道建设,实现全面通车。凯里市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颁发的中国“苗侗医药养生之乡——凯里”城市品牌的荣誉称号,云谷田园获批贵州省大健康养身服务产业聚集区,建设了具有苗侗医药特色文化的“苗侗医药一条街”和苗侗药材市场。麻江县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凯里苗侗医药文化街、凯里中心医院及医养结合项目、施秉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被授予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园区、企业)全年大健康产业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0亿元;成功获批大健康养老产业债券14亿元。

(二)产业结构稳中趋优,新旧动能进一步转换。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三次产业提速发展、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1:28.7:51.2调整为19.6:27.8:52.6一是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粮食总产量完成122.3万吨,增长1.8%,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增省级农业园区6个,累计达到56个,全年实现总产值1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产量快速增长。初步预计,全州蔬菜产量187万吨,比上年增长9.2%;水果产量44.26万吨,增长8.8%;中药材产量7.1万吨,增长10.9%。积极创建有机农业“中国第一州”,新增无公害产品认证7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全州耕地面积达26.4%二是工业经济提速转型。启动实施“百企引进、百企改造、百企提升、百企培育”工程,全州引进工业项目121个,引进500强企业13家;争取省级千企改造扶持项目26个,完成技改投资50亿元。汽车、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为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全年全州汽车制造业、医药产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5.243.78亿元,分别增长50.7%20.4%,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8.2%3.0%。轻工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高载能等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下降15.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增长28.2%三是现代服务业释放新活力。全力推进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出了黄平旧州、锦屏隆里等一批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打响了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等一批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涌现了凯里云谷田园、三穗颇洞、麻江乌卡坪等一批“农文旅”一体化新业态,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全年接待游客6704.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3.68亿元,分别增长37.7%43%。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建设凯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创园,大型电视连续剧《云上绣娘》开机拍摄。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占服务业比重分别为21.4%9.1%,分别比上年提高3.5个和1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39.4%,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

(三)投资和消费持续发力,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打好亿元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战,启动实施“十个百亿工程”,建立项目前期工作资金池。坚持每月集中开工和搞好项目观摩,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54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6个。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6年全州安排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72个,项目总投资1460亿元,全年完成投资37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6.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占比达到31.8%,排名全省第3位。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资模式,录入国家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752个,总投资5511亿元,排名全省第3位。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97.76亿元,投资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78%20163月以来,我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全省前三位,自6月以来连续7个月增速排名全省第1二是坚持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抓。全面落实国家“十大扩消费行动”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攻坚战和扩大消费工程。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腾讯等顶尖电商企业进驻黔东南,推进全州16个县(市)建成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村级综合电商服务站(点)630个,电商产业园12个,自建区域电商平台5个,各类网店50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56亿元,同比增长3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0.16亿元,消费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56%

(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特色镇村计划,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上年的40.5%提高到43.5%一是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开展城镇便民设施专项提升行动,启动了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实施了凯里市开怀湿地公园海绵城市等项目建设试点,建成一批停车场、休闲广场、运动场馆、便民超市、城市公园等公共设施,新建城市道路40公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4146个,城市燃气普及率达68%。供气、供电、通信等管网建设不断加快。大力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77万套。实施“百镇会战”计划,推进21个示范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13亿元。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着力实施“百村会战”工程和“百村示范”行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完成投资15.32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37万户,完成100个传统村落农村消防改造,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51个,完成65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启动了20个特色村寨建设,投资10亿元重点打造了30个中国传统村落。推进农民市民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在全州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登记制度,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五)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发展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是内外交通实现互联互通。余(庆)凯(里)高速全面建成通车,启动实施三穗至施秉、荔波至榕江、雷山至榕江等7条高速公路建设。新开工建设国省干线181.4公里、县乡公路302.3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建设3621.7公里。建成凯里综合客运枢纽、天柱县级客运站、8个乡镇客运站。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天柱支线机场项目进入国家规划,黎平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在开展设计招投标工作,启动凯里黄平机场升格国际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全州19个通用机场项目完成前期工作,达到开工条件。清水江、都柳江航电枢纽工程加快推进,锦屏至天柱白市Ⅳ级高等级航道及38座停靠点建成验收,完成渡改桥工程4个、便民码头建设4座。二是水利设施取得显著成果。新开工建设凯里开发区上寨水库、凯里嘎醉河水库、从江宰章水库等25座(含恢复重建1座)骨干水源工程,完成三穗塘冲水库、雷山鸡鸠水库、丹寨吊洞水库3座水库蓄水验收。完成抗旱应急水源提水工程11个。完成26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新增灌溉面积3.5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35万亩,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2万亩。农村小水电建设项目新增装机容量3.24万千瓦。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10个,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2.27平方公里。三是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光纤到户覆盖家庭数新增33.3万户,光缆线路新增1.94万公里。全州1853个贫困乡村实现通信网络覆盖,城区、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和境内高速高铁沿线基本实现信号全覆盖。

(六)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抢抓我省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认真抓好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综合督查意见的整改工作,研究出台我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生态环境保护意见、环境监管执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制定出台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国家统计局在我州启动实施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调查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重大课题。二是生态文明创建示范突出。黄平、施秉、锦屏、剑河、台江、榕江、从江、雷山8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瑞安建材、富泰凯纸业、黔东电力、明达水泥等10户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清水江流域污水处理工程成功创建为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中财办在我州率先开展生态脱贫试点,6800名贫困群众转为护林员。台江、岑巩工业经济园区获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岑巩县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三是生态环保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工程等生态重点工程,完成营造林61.95万亩,治理石漠化80.4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42.27平方公里。重点区域和领域生态恢复规划编制有效推进。全州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47个,设计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3.81万吨/天,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80 %。建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8个、生活垃圾焚烧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场、生活垃圾堆肥场各1个,总处理规模2301/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1.4%。城市(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两江一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建成雷公山国家级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全州38个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全面实现在线监控。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2%四是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推进部分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在线监测,实现实时在线监测。综合利用两把“利剑”,强化两个“问责”,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实施环境污染行政处罚188件,关停取缔环污违法企业35家,挂牌督办环污企业10家。

(七)改革开放创新持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坚持蹄疾步稳、重点突破,推出一批有质量、有特色的改革举措,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清理并公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革成果加速落地。一是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关键进展。坚持以降成本为突破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减少物流、融资、税费和制度性交易等成本约20亿元;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凯里聚源配售电公司,设立7000万元的工业电费调节资金池,促成76户用电企业签订直供电协议,降低用电成本2.4亿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压减炼钢产能70万吨,占全省31.8%;实施年度购房补贴政策,201611日至1231日购买新建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给予财政补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印发实施《黔东南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强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顶层设计。产业基金和债券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州已签约成立基金25支,总规模699.52亿元;新获批发行债券3支,总规模32.9亿元。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认真开展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14个县市的测绘工作。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制定《黔东南州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改革方案》,组建黔东南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初步形成了国有资产三级管理体制。全面启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两证整合”等商事制度改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35万户。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顺利承接省政府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11项、其他省级管理权限19项。完成州级49个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进驻州政务中心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19项,审批效率提速70%以上。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营改增试点实现了增值税商品和服务全覆盖,全州2016年实施营改增减税5.8亿多元。创新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创立黔东南国地税“十同”合作品牌,在全州国地税推行“厅同建、业同办、法同执、数同享、知同学、绩同考、人同管、税同宣、形同树”和“一人一窗一机双系统”协同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国税局因服务对象变化和数量增长带来的管理压力、地税局因缺少“以票控税”手段带来管理抓手问题,通过联合办税堵漏增收近2亿元。统筹抓好其他改革。凯里市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并获批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完成行政机关公车改革,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有序推进。二是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通过数博会、酒博会等平台举办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开展“走出去”国际交流合作9次,开展国内招商引资及旅游推介48次,引进科创控股集团、曙光控股集团、龙元建设集团等13500强企业19个项目落户我州。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87亿元,全省综合绩效目标考评排第4名,晋升了两个位次。充分用好杭州对口帮扶我州机遇,抓住G20峰会在杭州举办时机推进对外开放。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有机联盟、国际合唱联盟等国际性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中国(黔东南)有机大会暨国际有机峰会、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第三届中国民歌合唱节、环雷公山超100公里挑战赛等一批全国性国际性重大活动。取景与榕江阳开苗寨的《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在法国电视二台播出并引起轰动。我州的苗乡侗寨成为贵州入选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2016年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旅游目的地的最关键因素。三是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落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实现100亿元,同比增长28.2%;州级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40.9%16个县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同步小康实现程度100%以上。实施了一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产业工程;新增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24个;4家单位入选国家首批“星创天地”,入选数量全省第一;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省级备案科技型企业457家,其中28家企业被遴选为省级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培育计划。获批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州,为贵州省唯一获批地级市州;完成专利申请2283件(其中发明专利1016件),专利授权599件,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办理专利执法案件377件,办理数排名全省第二。

(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坚持把民之所盼作为为政之所为,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千方百计提升民生投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一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启动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4个县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3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教育小康指标实现程度达97.5%。实施新建、改扩建乡镇和中心村幼儿园50所,建成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01所,推进基础薄弱普通高中建设19所,新增民办学校16所。贵州电子信息学院搬迁工程加快推进。高考二本以上(含二本)上线人数突破万人大关,丹寨县民族高中成功创建省级三类示范性学校。学前三年入园率提升至89.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9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至87%二是卫生计生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医师、农村中小学校医配备、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乡村医生配置“六个全覆盖”。全州新增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35个,配置执业医师90人、校医1484名、村医403人,29家县级公立医院建设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新农合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大病保险在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基础上补偿比提高了11.5%。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全州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药补医”模式得到彻底破除。启动实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率达27.5%,重点人群签约率达41.2%。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全面两孩政策有序实施,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政策外多孩率等主要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的责任目标值内。三是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市低保月保障保标准提高到495元,增长10.4%,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达到3073元,增长18.6%,实现应保尽保,重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补助增发比例由20%提高到30%,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日50元提高到80元。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鳏寡孤独等特困人群年保障水平达到4131元。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险实现全覆盖。四是就业创业成效凸显。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增长5.4%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建成农民工创业园(点)23个,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4个、国家级创客空间1个,带动就业6万余人。五是公共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建设5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成天柱县、丹寨县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成11套乡镇农民健身工程、64套村级农民健身工程、26套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此外,“平安黔东南”建设积极推进,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妇女儿童工作和残疾人事业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总体而言,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全州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爬坡上行的结果。事实证明,州委、州政府狠抓扩大投资、加大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力度、做大长板补齐短板等各项决策部署是正确的,是有效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程度深,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任务艰巨。二是实体经济较弱,新旧动能转换不足,做长板补短板任务艰巨。三是开放活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弱,尚未形成开放型、创新型发展格局。四是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支撑不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五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压力大。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贵州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精神,按照州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定位,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战略行动,做强做优长板、补齐补全短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二)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农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化率提高到46.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以上,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省下达计划范围内。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头绪多、要求高,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战略行动,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用好两个宝贝,围绕年初既定目标任务,做好“六个结合”、“ 四个更加注重”。“ 六个结合”,即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供内需和拓外需相结合,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相结合,抓发展与强改革相结合,促经济与惠民生相结合。“ 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投资和项目建设的示范带动,更加注重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抓投资、抓招商、抓产业、抓大旅游、抓大生态、抓服务,更加注重新经济的引擎作用。

(一)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壮大实体经济上精准发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确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重点,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聚焦在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建设上,实施产业建设年活动,新增企业市场主体2600户以上。一是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大力降低用电成本。充分发挥凯里聚源配售电公司作用,加大与用电企业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合作,确保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提高到60%。大力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推进《关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若干措施》,确保全州货运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政策继续有效实施。大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推广特惠贷、贵工贷、黔微贷、贵园信贷通、电商信用贷等信贷产品,提高金融产品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大力降低企业税费成本。贯彻落实营改增各项税收政策,帮助企业理解新税制、适应新税制、受益新税制;贯彻落实社会保险降费率和稳岗补贴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降低中介费用标准,全年为企业降低税费25亿元以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动态管理审批事项目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取消或者下放一批行政职权,编制公布新版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通过推进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有效降低,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50亿元以上。稳步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改造升级煤炭企业。二是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培育创建工程,改造提升电力、冶金、建材、酒等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健康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凯里黄帝车辆净化器、剑河圆方、天柱宏泰、镇远花酒、茅台生态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确保规上工业企业产值720亿元以上。持续推进“百企引进、百企改造、百企提升、百企培育”四大工程,引进落地5户以上500强企业,完成技改投资60亿元以上,培育孵化一批小微企业、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户以上。大力推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着力打造凯里、丹寨等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引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开展1-2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试点。大力发展特色食品、银饰刺绣等消费品,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商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年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左右,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户左右。深入推进工业园区集群发展行动计划,整合凯里经济开发区和炉碧经济开发区优势资源,为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奠定基础;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园、医药产业园和装备制造园三大专业产业园建设,每个专业产业园按100亿级规模发展。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建设有机大州目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抓好麻江、雷山、黎平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建设和申报,每个县建设1个有机农业园区。大力提高有机农产品供给能力,实施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确保全州新认证有机农产品3万亩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提高到30%以上,有机农业产值实现3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蓝莓、油茶为重点,加快建设南方最大的蓝莓科研、生产、销售基地和全国茶油大州。扩大畜牧业养殖规模,确保畜牧业增加值58亿元以上,畜禽产品无公害认证30个以上。实施高标准农业园区建设计划,推进56个省级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升位上档,力争完成农业园区投资100亿元,入园企业500家。实施工业原料基地建设工程,围绕丹寨茅台蓝莓、镇远花酒、贵州金奇谷等龙头企业,规划建设蓝莓基地2万亩以上、花圃基地和葡萄基地各5000亩以上。大力推动农业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庄园5个以上、现代农业公园10个以上。新建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一批产加销一体化基地,提高黔东南特色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围绕珠三角和杭州对口帮扶等城市,建成“剑河土鸡”等一批优质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力实施农村电商提升工程,健全农产品品质控制、溯源技术应用、品牌打造、包装设计提升等基础配套,着力破解“农产品上行难题,实现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行政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改造70%,确保网络零售额增长30%以上。培育和引进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家庭农场200户以上、专业大户100户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以上,其中培育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供销合作社20家左右。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建设粤桂黔和湘黔桂区域物流中心,构建黔东南州立体物流大通道。积极培育和引进1-2家战略性物流集团,建设3个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园。加快推进机关、社区、校园等智能快件箱规划布局建设,力争州级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培育综合物流、专业物流、生产物流、电商物流、城市配送、物流金融服务等业态,到年底培育3家以上现代物流企业。全力打造电子商务黔东南版,积极发展特色网店、电子商务服务站和电子商务企业,打造“黔货出山”新通道。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商贸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创意设计、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建设文化创业产业园5个以上。实施限额以上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新增“四上企业”260户。深入推进服务业“十百千”工程,新增1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力争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4%以上。五是着力推进质量品牌培育创建。大力推进质量兴州战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工程,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力争新增“三品一标”10个以上,创建贵州省名牌产品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品牌产品,确保每个工业园区都有知名品牌。充分挖掘“两个宝贝”潜力,培育一批知名景点景区,加快形成一批国际知名旅游品牌。

(二)聚焦脱贫攻坚任务,在决战决胜贫困上凝坚聚力。精心组织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集中力量打赢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两个硬仗”,确保全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减少贫困人口19.1万人,3个贫困县、244个贫困村按国标脱贫退出。一是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仗。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和搬迁范围,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稳妥实施搬迁安置,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坚持以城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为主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推广“五个三”和“一步搬到位、五个全覆盖”经验,做到应搬尽搬、尽量多搬。确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季度全部动工,全年完成投资82.3亿元,建成安置点41个,整体搬迁贫困自然村寨186个,力争搬迁3.38万户13.7万人。统筹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公租房、商品房、农民工市民化的户口问题,推广以凯里为中心的跨区域安置新模式,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双促进。二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用好省脱贫攻坚基金产业子基金,制定年度产业扶贫工作计划,推广“五融五帮”经验。选准选好扶贫产业项目,每个县明确产业扶贫主攻方向,每个乡镇发展12个重点产业;大力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行动计划,每个村发展1个特色产业和品牌,每户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产业项目。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培育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着力解决24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就业问题。实施种养殖扶贫工程。每个县市新建扶贫产业园区1个,培育规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以上,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家庭全覆盖。利用丹寨茅台、镇远花酒等龙头企业,着力培育2万亩以上蓝莓规范化种植基地,带动2万贫困人口脱贫。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抓好16个县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完成111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绣娘、工匠艺人等文化传承人培训5000人以上,建成10个以上绣娘产业园、10个以上绣娘专业合作社、1000个以上锦绣坊,培育10户以上文化扶贫龙头企业。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以“三江三山一中心”为依托,打造南花-郎德-乌东-小丹江-昂英-南宫-羊排-控拜-西江、凯里环雷公山苗族原生态文化乡村旅游扶贫环线,打造清水江百里苗疆画廊、舞阳河百里山水画卷、都柳江百里侗寨画屏等3条乡村旅游扶贫带,在雷公山、月亮山地区重点打造100个文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培育乡村旅游农家乐1000户。三是统筹抓好教育医疗等专项扶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深入实施教育提质扶智脱贫工程,推动优质教育覆盖更多“两山”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家庭学生。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扶贫工程,发放资金1.28亿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2万人。积极实施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免学费和给予生活补助。延伸教育扶持政策,让未列入建档立卡家庭的困难学生享受同等扶持政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救助政策。推动杭州市对口帮扶工作,实现我州15个精准扶贫县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严格控制重大传染病发生,巩固碘缺乏病防控成果,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实施“妇幼健康优质示范工程”和“妇幼健康机构等级评审”、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等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就医政策范围内合规医药费用救助保障水平达到90%以上,住院分娩率保持在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4/10万、9‰和12‰以内。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工程。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新建农村公路2243公里,实施2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万户,新增400个行政村电信光纤网络全覆盖,完成30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建设运营,新增村级邮件接收场所30个,延伸现代物流覆盖面,夯实电商扶贫流通点。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满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要。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整合各方帮扶资源,充分利用好中财办、中组部、国家扶贫办、国家审计署、国家开发银行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等良好机遇,用好扶贫系列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水中经济,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态保护补偿,增设生态公益岗位,促进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就业脱贫。争取把雷公山、月亮山地区列入国家生态补偿区域,将66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实施社保扶贫工程。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将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3528元,其中长期保障对象、重度残疾人年保障水平提高到4586元以上四是切实抓好极贫乡镇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工作。围绕加快极贫乡镇整体脱贫目标,整合用好各类专项脱贫基金,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好一批专项扶贫工程和重大项目。大力实施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村整体脱贫工程,实现18个人口较少民族贫困村稳定脱贫,其中10个贫困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五是整合用好各类帮扶资源。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交流合作,争取在林权试点、资金筹措、平台搭建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进一步深化与杭州对口帮扶合作,加快实施扶贫专项培训工程,输出劳务人员1万名。实施教育医疗人才帮扶行动计划,派出100名教育、医疗人员到杭州学习培训,从杭州引进高精尖教育、医疗人员20人。加快实施万达集团等企业帮扶合作项目,尽快发挥扶贫效益。创新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活动,鼓励和支持500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500个贫困村。

(三)聚焦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在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上鼓实劲。以承办第十三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抓手,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快推进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一是抓好全区域旅游布局。坚持全域理念,注重“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从分散开发向整体开发转型。推进雷公山旅游功能区打造成为国内外有较强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森林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月亮山旅游功能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农耕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旅游目的地;云台山旅游功能区打造成为中国喀斯特旅游目的新标杆;清水江旅游功能区打造成为滨江、临水休闲度假示范带;都柳江旅游功能区打造成为大健康和旅游深度融合示范带;舞阳河旅游功能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古城古镇、自然山水、温泉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带;凯里旅游中心功能区打造成为全州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二是抓好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实施154个全省旅发大会观摩项目、11个旅游景区提升项目、11个旅游交通项目,全年完成旅游建设投资50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百里梯田观光小火车、全州低空飞行、云台山玻璃栈道等项目建设,启动中国露天非遗博览体验园、世界农耕文化体验园、苗族文化露天博物馆、侗族文化露天博物馆、都柳江国家公园等项目建设,实施100个汽车露营基地、100个特色精品民宿(客栈)示范点、100个特色购物街(店)等旅游服务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以节会为重点的商务旅游、以苗侗医药疗养为重点的康养旅游、以温泉和避暑为重点的休闲旅游、以农耕体验为重点的研学旅游、以传统村落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以民族文化为重点的风情旅游、以低空飞行和观光小火车为重点的新奇旅游,以新装备、新技术为重点的新媒体旅游。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广泛运用,加快发展定制旅游、体验互动、智慧导游等智能服务。加快温泉资源开发,打造岑巩—麻江“百里温泉产业带”,筹备举办国际温泉康养旅游节,打造温泉康养大州。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民宿经济,扩大民宿投资。四是实施旅游品牌和旅游商品提升攻坚。推进百里梯田小火车、非遗博览体验园、农耕文化体验园、百里温泉产业带等旅游品牌建设,以县为单位打造旅游商品加工示范园,培育旅游商品骨干企业50家,推出旅游购物休闲街10个,旅游商品产值达50亿元以上。五是加快推进旅游配套服务能力大提升。加强景区基础配套建设,新建游客服务中心20个、旅游停车场50个、旅游公厕200座以上。提高旅游景区公路等级,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公路149公里,力争州内重点景区实现旅游快速通道全覆盖。按照旅游公路建设标准加快乡村旅游村寨通村公路建设,重点推进雷公山区、月亮山区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对景区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实现全覆盖。引进5个以上一流团队参与景区经营和管理。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和投诉处理,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健全旅行社服务质量、信用等级体系。全力推进旅游景区升“A”、酒店增“星”、服务创“优”、导游增“量”及旅行社A级评定、农家乐、特色民宿规模化经营等工作,创建4A级景区2个以上、力争创建5A级景区1个,新增旅行社3家以上,建成四星级酒店8家以上、五星级酒店2家以上、民宿宾馆1万户以上。六是着力加强旅游营销组织国内外各类专题旅游营销推介活动200场次以上,建立国内旅游客源地营销中心10个、境外旅游营销中心2个。积极组织参加全省重大旅游招商活动。深化与桂林、张家界等周边知名景区旅游合作,构建南部片区与桂林的区域旅游联盟,促进游客资源共享,吸引更多游客进入黔东南,大力提高境外和国外旅客的比重。加强航线的开辟工作,争取凯里黄平、黎平机场航线开辟达20条以上,机场进出旅客突破30万人次。力争全年游客量增长30%,省外游客占比提高到45%七是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把民族文化保护作为黔东南州发展旅游之魂,加快建设国家民族文化保护试验区、全国传统村落整州保护示范区和全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平台,建立民族文化保护基金,实施民族文化保护工程,研究制定民族文化和传统村落保护规章。建成文化主题公园3个、文创基地16个和名师大师工作室20个,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传承人200人以上。积极推动民族文化遗产申报,开展黔东南苗族村寨、侗族村寨和镇远、隆里、旧州等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四)聚焦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在推进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上迈出新步伐。坚持把新经济作为推进开放创新的重要举措来抓,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贵州近海开放桥头堡和湘黔桂接边地区开放新高地。一是大力发展新经济。制定新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健全发展新经济的组织协调机制,完善新经济的统计体系,建立发展新经济的重大平台,实施一批新经济的重大项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凯里为中心,其他县差异化发展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凯里大数据产业园、呼叫中心、数据中心和制造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云上贵州黔东南专区——大美东南云,围绕数据“聚通用”,加快推进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实现政府数据在大美东南云上的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认真组织参加数博会、电子商务峰会,引进大数据关联项目20个以上。力争培育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4家,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8%,电商网络零售额增长30%,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增长35%。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按照省委提出的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构建旅游产业、有机农业、现代林业、特色轻工、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八大绿色产业体系。大规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力争林下经济产值突破40亿元。加快促进新型建筑建材产业发展,确保产值达25亿元以上。支持园方、凯欣等重点企业发展,推动生态木屋年生产能力达3000套以上。加快发展高端白酒、果酒、茶叶、油料、果品等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业,力争特色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90亿元。加快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丰富蜡染、银饰、民族刺绣等特色产品,力争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开发培育一批矿泉水、天然纯净水、功能性饮料等生态饮用水和饮品制造业品牌,发展壮大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谋划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区,推进岑巩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大力发展以机动车尾气净化、污水和垃圾处理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培育绿色金融产品,构建绿色金融市场,探索生态资源资本化发展路径。加快发展健康经济。加快推进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凯里市省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市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围绕“医、养、健、管、食、游”,大力发展健康医药、健康养生、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药食材、健康运动等产业,全力打造大健康全产业链,推进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着力建设健康幸福黔东南。以落实中央省州大健康产业发展政策为主线,实施大健康示范建设工程、人才建设工程、中医药标准化种植工程等“十大工程”。加快推进大健康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大健康产业项目投资完成500亿元以上。举办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建立苗侗瑶医药为重点的民族药研发机构,大力推进苗药入典,组建中国苗药集团。抓好大健康专题招商,全年组织五次以上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和专题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在医药制造、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方面具有引领性、标杆性的一批优强企业落户黔东南,争取全年引进大健康项目50个以上,签约资金20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共享经济。力争在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领域分别形成12个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共享经济品牌,着力在“互联网+民宿”等共享经济新模式上作示范走前列。二是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借鉴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找准打造贵州内陆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定位、方向和路径。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着力构建南接珠三角、东接长三角和长株潭、北接成渝经济圈、西接黔中经济区的开放合作新格局。继续深化与对口帮扶城市、波兰国际友好城市及接边地区在文化、旅游、农业、资本、人才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台湾在农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围绕贵广高铁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贵州园,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加强与德国、瑞士、波兰、捷克、韩国、泰国、柬埔寨等国的友好合作。建好用好开放平台。深入推进工业园区集约集群发展行动计划,立足现有园区抓好内容建设,完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防止盲目新铺摊子。推进每个园区培育形成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确保工业园区完成投资230亿元,园区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标准厂房入驻率92%以上。继续推进凯里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取凯开-炉碧、镇远黔东、岑巩、丹寨金钟4个园区进入全省30个重点园区行列。积极推进凯里海关、凯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碧波物流园区(无水港)建设,确保碧波公共保税仓封关运行。争取设立黔东南综合保税区。积极筹办2017年全球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大会暨第三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第二届中国国际民歌合唱节、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等一系列重大开放活动。发展壮大开放主体。围绕做长板补短板、承接产业转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主题,积极开展精准有效的一系列招商活动,力争签约资金850亿元以上。瞄准101500强企业,实行精准招商,确保全年引进3家以上的500强企业入驻。抢抓春节“返乡潮”,精心策划亲情招商活动,吸引“万众创业潮”。开展2017招商引资服务年系列活动,全力以赴服务好现有项目和企业。推进29个签约未开工、511个落地未投产、234个试产未达产项目,推动项目尽快产生效益。充分利用中组部、中财办等15家单位结对帮扶我州的优势,积极争取在项目援建、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强招商合作。建立跨部门协作招商机制,形成合力推动项目落地。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优势出口企业和潜力出口企业的分类指导,实行“一类一策”和“点对点”等个性化服务,引导各类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确保进出口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以上。全面优化开放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人居环境。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措施,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干部正向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增强干部主动服务、优质服务投资者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法治政府、信用政府形象,坚决遏制“新官不理旧事”等懒政怠政行为。推进外商投资管理方式改革,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推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申请“一窗受理”制度。有序放开外资准入限制,在做好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分层次、有重点放开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进金融、教育、文化等服务业领域有序放开。三是以科技创新激发社会创造力。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新经济发展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申报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培育一批重点科技型企业、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设和使用好我州现有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火炬黔东南州苗侗医药特色产业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积极申报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城市和国家蓝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15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组织350家企业进行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力争全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25亿元以上,州级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到45%以上。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州”和“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州”工作,完成专利申请1500件以上。

(五)聚焦释放发展活力和动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探索新路径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运用好省支持民族自治州各项政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开展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加快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同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除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原则上依法依程取消其他行政审批事项。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中心建设,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刚刚发布的《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重点抓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不动产产权登记制度等改革,加快黄平县、雷山县三变改革试点和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等村级集体资产股份量化省级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确保如期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扩大农村“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供销社改革。三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制定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责任清单。健全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和大景区管委会体制,加快完善山地旅游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管理制度。以西江、肇兴等景区为试点,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推动乡村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建立“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群众受益”的乡村旅游开发和利益分配机制。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加快平台公司实体化经营转型,推动国有资本聚集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促进国资监管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培养2-3家行业影响力、战略引导力强的国有大企业集团。五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有偿出让制度,积极开展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广泛开展绿色金融创新试验。推进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改革工作,推广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和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探索具有黔东南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制度。六是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动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化科技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加快推进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统筹推进司法、文化、统计等领域改革。

(六)聚焦抓投资扩消费稳增长,在发挥需求拉动经济发展作用上注入更强动力。着眼补短板、惠民生、增后劲,进一步发挥投资和消费的引擎作用,形成稳增长的强大动力。一是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全年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200个以上,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确保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230亿元,增长23%加强项目谋划和项目库建设。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做大用好州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资金池,建立黔东南州“项目云”平台。及时掌握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和投资投向,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重大平台,统筹谋划一批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项目,重点谋划投资百亿以上的大项目。统筹编制好大旅游、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脱贫攻坚、产业、城镇建设、文化体育科技等十大工程包,确保储备项目5000个以上,总投资1万亿元以上。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拓展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加大项目储备和申报力度,做好2017年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编报工作,推进列入国家重点项目清单,以及省、州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做好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继续发挥好专项建设基金的放大撬动作用,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跟进,发挥投贷结合效应大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实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攻坚行动,全面推行县市、部门领导联系挂帮挂点和包保责任制,健全目标考核督促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实施的分类管理和调度。加强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三施、荔榕、剑榕、雷榕、三独、石大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凯里环城北环线、江口至大龙、岑巩至镇远、天柱至会同、黄平至福泉、剑河至黎平等6条高速公路项目。实施高速公路匝道口加密工程,合理设置匝道口,加快构建乡镇所在地半小时通达高速公路的快速路网体系,提升高速公路过境覆盖能力。加快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提等升级工程和乡村公路提质达标工程。完成台江南宫至小丹江等5个国省干线改造项目。实施黎平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天柱支线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全面开工建设覆盖全州的19个通用机场。加大清水江、都柳江航道及港口工程建设力度,推进从江、大融、郎洞、温寨、旁海航电枢纽建设,着力打通水运出省黄金通道。确保全年完成交通投资200亿元以上。加强水利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麻江宣威、榕江忠诚、从江下江3座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力争开工一座;继续推进在建的44座中小型水库建设。新开工黎平长溪、剑河南甲、施秉白头旺、镇远天印4座中型水库和黎平绞洞水、天柱三门塘、三穗白剑坡、从江西山等15座小型水库。启动实施舞阳河治理工程,实施中小河流治理15个以上,开工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50个。力争完成水利投资10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城镇建设、工业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城建投资150亿元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15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260亿元以上、文化旅游投资500亿元以上、生态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社会事业投资100亿元以上、服务业投资50亿元以上。抓好重点区域项目建设,确保凯麻片区完成投资650亿元,黔东片区完成投资300亿元,侗乡片区完成投资280亿元。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向总行争取扩大信贷规模,提高金融机构中长期信贷比例。创新金融担保方式,积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集体林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抵)押贷款等担保创新类融资业务。创新举措盘活用好存量信贷,加快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入信贷资产流转中心,力争我州信贷资产证券化超过10亿元。加快推进“险资入黔东南”,鼓励更多保险资金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平台等建设,力争2017年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突破100亿元。探索发行适合不同投资群体的多样化债券品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私募基金,放宽中介机构业务准入,广泛吸引更多专业机构和投资者落户黔东南。大力推广PPP模式,推动存量项目转换为PPP投资模式,增量项目按PPP模式编制,努力创建全国PPP示范区。对优质资产采取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广泛筹集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提升民间投资、产业投资、县域投资比重。创新促进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等领域,确保民间投资比重达到40%以上。大力引进成长性好、带动力强、技术密集的产业项目,加大新兴产业投资,确保产业投资比重达到40%以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确保县域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二是多措并举扩大消费。稳住传统领域消费。实施城乡商品销售畅通行动,加快商贸中心、专业市场、村镇社区超市、农村电商实体店建设,稳住食品、服装、家用电器等传统消费。建设专业市场20个、商贸中心20个。实施居民住房改善行动,确保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320万平方米。积极促进信息消费,力争全州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0%以上。完善汽车等大宗物品消费相配套的交通、充电桩、停车场、售后服务网点等建设。扩大新兴领域消费。实施幸福产业服务消费行动,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升级旅游消费,着力增加个性化、多样化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满足居民旅游休闲消费升级需求。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健康领域,推动医养结合,扩大康养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区域知名物流企业,着力构建城乡专业化物流体系,加快凯里、洛贯、黔东区域性物流园区建设,优化城市社区和村镇末端物流网点布局。规范市场销售秩序,全面推广应用全国信用信息系统公示平台,开展商务诚信建设,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

(七)聚焦特色城镇新定位,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上迈出更快步伐。扎实推进绿色城镇、智慧城镇、人文城镇建设,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镇,加快走出山地民族特色城镇化的新路子。一是提升城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凯里至都匀、下司至麻江、三穗至镇远、黎平至敦寨等城际快速通道,提升一批街区微循环路网,建设一批人行步道、自行车道、休闲漫道等,持续优化区域交通条件。加强城市水源点、水库及供水系统建设,全面保障城镇和产业园区生产生活用水。积极推进凯里市海绵城市建设,建成一批海绵型示范道路、示范小区和生态景区示范河道。推进凯里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其他县市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实施城市电网、通讯网络架空线入地工程,新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公里以上。加快都匀至凯里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建设。二是提升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服务水平提升计划,推进社区服务进小区,每个县市建设3个以上“15分钟便民服务圈”。深入开展“物业管理服务年”活动,着力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数字黔东南”、“智慧黔东南”建设,逐步推进智慧小区、智慧单位、数字城管系统等,构建全州联网运行的数字化城镇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凯里、麻江文体休闲场所建设经验,新建文体中心2个、休闲广场10个、山地体育公园10个,打造一批居住区游园、邻里公园、社区公园。新增城镇公共停车位2000个以上,公共厕所400个以上。三是提升城镇环境容量承载能力。以扩大城镇人口容量、大气容量、水容量为重点,实施城镇扩容提质工程,新增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提升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快实施城镇绿地建设,新增城镇绿地700公顷;加快实施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工程,确保“两江一河”沿线城镇污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四是提升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着力壮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加快园区与城镇融合发展,完善金融、物流、商贸等服务体系。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多元化推进产业园区的周边城镇经济配套,聚集各类为生产生活提供现代化服务的要素,加快建设一批创意、文化、美食、购物等特色街区和走廊,促进住宅、办公、商业等在内的多业态组合。积极发展融生产、生活、生态和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康体地产和新兴城市综合体,新开工旅游地产项目10个以上。五是加快特色镇村建设。深入推进“百镇会战”计划,加快建设一批康养小镇、森林小镇、温泉小镇、蓝莓小镇、基金小镇等特色小镇,培育一批产值过亿的产业小镇。加快推进凯里、台江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积极推进21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新建“8+X”项目70个。深入实施“百村会战”工程、“百村示范”行动,重点围绕省第十三届旅发大会的观摩线路,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寨。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保护力度,实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行动计划,推进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森林康养等为重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

(八)聚焦强化金融和人才支撑,在提高经济发展保障上提供更优要素。实行统一市场准入机制,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和方式,整合各方资源要素,提高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是强化金融支撑。加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力培育和引进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快推进重庆银行、光大银行和交通银行在我州设立分支机构。完成8家村镇银行组建工作,筹建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引进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资质评级机构以及期货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全力支持华鑫证券公司、中泰证券公司到我州设立分支机构,设立保险公司县域分支机构10家以上。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抢抓资本市场助推脱贫攻坚的机遇,引进和培育60家以上拟上市企业。建立财政支持的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和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建立以州属国有企业为平台、资产为纽带的州县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和运用好“贵工贷、贵园信贷通”等优惠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围绕扶贫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和科技金融,创新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科技创投基金等各类金融产品。建立州级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稳妥推进重大项目投贷联动试点,以信贷投放与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增加实体企业的金融供给。加大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金融支持。二是加强人才保障。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努力补齐人才短板。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围绕我州战略重点和新兴产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50人以上。建立我州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实黔东南州有机产业专家智库,打造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专家咨询服务团队,同步引进一批技术型、管理型、经营型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方式。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采取项目股权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定点智力帮扶等灵活方式引进省内外人才,开展百名博士进园区、进企业服务行动计划。围绕基层引进实用人才。大力加强基层特别是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国家关于贫困县乡放宽人才招考的优惠政策,解决基层教育卫生人才紧缺问题。加大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力度,提高基层人才待遇,特别是村级干部待遇,优化用人环境,解决基层“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三是全面提升财税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全面加强财源建设,深化财政、国税和地税等部门合作,采取综合治税,严格依法征税,加强项目征管,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厘清国地税征管职责、税费征管职责,落实税收保障办法推进税收共治,积极构建地方收入体系。加强税源培育,控制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提高税收收入和可用财力两个比重,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确保税收增速达到10%以上。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全面推进贫困县统筹涉农资金改革。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集中财力优先支持脱贫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财政“四两拔千斤”的撬动作用,重点支持列入国家和省PPP项目库的项目建设,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参股等形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凯里市建立基金小镇,力争引进基金10支,设立基金规模800亿元。加强基金管理和投放,提高使用效率。统筹州级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健全州县共建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切实解决县级资金担保不足、融资困难问题。加强依法依规的合理举债,抓好政府债务管理。

(九)聚焦绿色发展,在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上走出新路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好贵州省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机遇,着力构建生态经济发达、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舒适宜居、制度健全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双赢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大力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和环保能力建设五大工程,突出抓好“两江一河”生态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生态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完成退耕还林7万亩以上、治理石漠化40平方公里。确保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综合指数达到90%以上,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控制在3.0以内,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模式,推进“河长制”工作下沉,率先启动乡镇、村河长制工作。鼓励推行市场化发展模式,以排污权、林权、碳排放权、水权等为重点,探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保设施第三放营运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措施,率先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典型经验。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积极争取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在我州召开。推进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凯里、台江、剑河等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整县推进”工程,打造3个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带,实施高铁、高速和旅游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工程。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加强农村环卫配套设施建设,确保40%以上村寨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结合生态专项扶贫工作,在全州打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示范点16个。持续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每个县市力争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以上、生态村1个以上,州级生态乡镇5个以上、生态村10个以上。三是推进环境执法“风暴行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污染源十大治理工程。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健全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州县乡三级环保管理信息化系统“三位一体”的监控机制。推进区域和行业的联防联控,减少机动车排放,继续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管理,建立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开展实时能耗在线监测。加强土壤、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全面启动颗粒物污染控制、有机污染物控制等专项整治工作。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环保执法“风暴行动”以及“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十)聚焦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在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上跨上更高台阶。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支持力度,州级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以上,启动建设十大社会事业标志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一是积极做好稳定就业和改善收入。实施全民创业就业计划和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计划,重点解决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搬迁移民等群体就业创业。加快“双百工程”建设,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启动100亿元教育基金项目建设。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新增9个县基本普及15年教育、4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关注重视特殊教育。积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上档升位。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凯里学院向应用型教育发展,推进贵州万达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启动贵州侗乡大健康学院建设。积极支持优质民办教育发展,扩大开放办学。高度重视校长、教师、班主任等队伍建设。三是加快提升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健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推进城乡医保整合和异地结算任务落地,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全面启动100亿元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千人支医”计划,妥善解决好村医待遇问题,抓好医院结对帮扶工作。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达标提质”工程,强化县级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州儿童医院、4个县级中医医院、2个妇幼保健院,确保20%以上县级妇幼健康机构达到二级标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232”人才培训计划。稳妥有序推进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切实稳定适度生育水平。四是加快建立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一批文化主题公园、文创基地和名师大师工作室。加快苗寨侗寨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推进民族文化、民族体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申报省级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学校35所。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州歌舞团公司、州电影公司等企业拓展经营业务,创新民族文化品牌,推出反映黔东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山地文化、“三线”文化等文化品牌,黔东南改革开放创新实践等故事的民族文化原创作品;加快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开发蜡染、银饰、民族刺绣等产品;依法做好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事项。深入开展各项文体广电活动,做好34个文化馆、图书馆和20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加强非遗项目深度调查及抢救,建设非遗博览馆,谋划一批非遗示范基地和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示范村。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扎实抓好竞技体育工作,建设榕江国家体操基地,全面启动生态体育公园建设。持续办好2017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冠军赛暨青少年锦标赛、国际龙舟邀请赛等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五是强化社会保障。健全特困人员特别是城镇困难群体救助供养制度,加强未成年人和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确保全州五项基本保险参保人数124万人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3万人以上,建设农村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100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规范化进程,加快推进全州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项目建设。加强城乡防灾减灾工作。六是深入实施社会治理工程。深入推进“平安黔东南”建设。加强应急应对能力建设,严防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织牢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推广网络信息化建设“剑河模式”。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营造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压缩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继续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大学免除学杂费,在全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5个县(市)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完成46个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建设39所幼儿园。(2)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000人。将66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3)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5%10%。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标准。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全省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和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开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医疗救助。(4)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9103套,基本建成5448套。改造农村危房3万户。实施2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省级示范点16个。开展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100个村庄整治。对34个乡镇实施消防应急救援力量及装备建设工程。(6)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2243公里。建设通组(寨)道路985公里、人行步道593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处置隐患里程700公里。(7)基本消除乡镇以上城镇建成区移动网络盲点盲区,新增400个行政村电信光纤网络全覆盖。(8)实施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新增用户20万户。新建乡镇广播影视综合服务站30个。建设5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新建和改造26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9)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公共服务中心改造建设全覆盖,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改造覆盖70%行政村。(10)建成州公共安全服务管理中心,全州戒毒容量达1万人以上。安装1万个公共安全监控视频探头,各县市建设智能执法管理监督服务中心。重点公共区域安全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

 

附件:黔东南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草案) 

 

 

 

 

 

 

 

 

 

 

 

 

 

 

 

《报告》中有关术语解释说明

 

“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指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

“一步搬到位·五个全覆盖”:这是我州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探索出的新模式。一步搬到位,指把搬迁群众意愿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科学统筹,把搬到县城进行集中安置作为主要途径进行科学规划、精心选点、认真实施,使搬迁群众变成城市市民,实现城乡统筹一步到位。五个全覆盖,指产业全覆盖、就业全覆盖、帮扶全覆盖、培训全覆盖、服务全覆盖。

“三重医疗保障”:指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遏制和减少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两无”人员:指无业可扶的贫困人口和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

“千企帮千村”:201511月启动开展的精准扶贫行动。以同步小康为主要目标,以民营企业为帮扶主体,以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互利合作为主要形式,在一年内,动员全省1000家以上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000个以上贫困村。

“聚通用”攻坚会战:省实施的大数据攻坚会战行动,从81日起,用5个月的攻坚会战时间,推进大数据的聚集、融通、运用(聚通用)。具体指推动各个政府部门的数据迁上“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提高数据聚集水平,实现各部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6100工程:100万亩精品水果种植工程、100万亩中药材种植工程建设、100万亩木本油料种植工程、100万亩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程、100万亩稻鱼生态种养工程、100万头特色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工程。

“百企引进”工程:指省实施的工业专项工程,聚焦大数据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在“十三五”期间引进100户以上国内外500强企业,落地生成一批重大项目,引领支撑全省产业转型升级。

“百企改造”工程:省实施“千企改造”工业专项工程,“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育600户科技型、高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每年完成1000户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任务。“百企改造”工程则是我州贯彻落实省“千企改造”工程实施的工业专项工程,“十三五”期间每年完成100户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任务。

“百企提升”工程:指我州在2016年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的,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好、创新性较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技术含量较低、生产工艺落后、资源依赖性较强的规模以下企业,及时技改升级或调整淘汰。

“百企培育”工程:指我州在2016年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的,把轻工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重点发展酒系列、酸系列、香料系列和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等有市场潜力的食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以银饰、刺绣等为重点的特色优势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纺织业向服装制造业延伸。

“农文旅”一体化:指充分利用我州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以农业为主体,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平台,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及行业功能相互嵌入、优势叠加,拓宽和拉长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和产业繁荣局面。

“十个百亿工程”:包括交通建设百亿工程、水利建设百亿工程、城镇建设百亿工程、房地产开发百亿工程、农村建设百亿工程、产业建设百亿工程、民生建设百亿工程、脱贫扶贫百亿工程、旅游发展百亿工程、生态环保百亿工程。

国家“十大扩消费行动”:国家20164月启动实施的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包括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农村消费升级行动、居民住房改善行动、汽车消费促进行动、旅游休闲升级行动、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行动、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行动、体育健康消费扩容行动、绿色消费壮大行动、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

“百镇会战”计划:2016年全州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用五年时间打造100个特色小城镇,每个特色小镇投入10亿元。特色小城镇突出产业带动,建设米酒小镇、旅游小镇、电商小镇、中药材小镇等一批产业小镇,每个镇产业产值不少于1亿元。

“百村会战”工程:2016年全州经济工作会提出,用五年时间打造100个特色村寨,每个村投入1亿元。特色村寨打造以传统村落为重点,培育传统村落+农业观光、+森林康养、+手工艺品、+文化体验、+山水风光等业态,大力发展传统村落经济。

“百村示范”行动:2013年起,我州计划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四在农家”指“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六项行动计划指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

“两江一河”:指清水江、都柳江、舞阳河。

两把“利剑”:指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和环境保护“六个一律”。“六个严禁”:(1)严禁盗伐滥伐林木。(2)严禁掘根剥皮等毁林活动。(3)严禁非法采集野生植物。(4)严禁烧荒野炊等容易引发林区火灾行为。(5)严禁擅自破坏植被从事采石采砂取土等活动。(6)严禁擅自改变林地用途造成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六个一律”:(1)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及未按环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一律停建、停产。(2)对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超标排放、私设暗管等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处罚。(3)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一律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4)排污单位严重违法导致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造成严重后果且社会影响恶劣,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公职人员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一律追究行政责任,涉及国有企业的,同时追究国有企业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5)对污染饮用水水源,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私设暗管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等严重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对排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一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进入环保黑名单,记入贵州省企业诚信信息网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失信惩戒。

两个“问责”:20154月我省出台的《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和《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工作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五证合一”指实行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登记制度,简化企业登记审批手续,提高审批登记效率;“一照一码”指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两证整合”:指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整合。

“以票控税”:指税务部门要求纳税人在生产经营的收付款过程中必须使用税务发票,规范收入支出的核算,并按发票开具情况申报缴纳税收,以此来监控纳税人收入支出情况,减少税收流失。

“星创天地”:是科技部打造的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是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经科技部备案的“星创天地”将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优惠政策。

教育“9+3”计划:指巩固9年义务教育加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平安黔东南”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积极推进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和化解攻坚,排查治理突出治安问题,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筑天网地网,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大”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三去一降一补”:指供给则结构性改革明确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农产品上行”:指把农产品放到网上卖。淘宝的特色中国和京东的中国特产,都是农产品上行的典型。

“四上企业”:指统计工作中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限额及以上企业的统称,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服务业“十百千”工程:指省实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工程,201510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建设十个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百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千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十个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中我州有凯里市列入;百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我州有12个服务业集聚区列入;千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为流动项目,2015年我州有75个项目列入、2016年我州有200个项目列入、2017年项目正在开展有关申报工作。

“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个三”:指惠水县“盘活三地、衔接三保、统筹三就、建好三所、用活三制”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盘活三地,指用好用活国家扶贫政策,促进搬迁群众迁出点耕地、林地、宅基地“三地”资源向“三变”(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有效转变,促进搬迁农户增收。衔接三保,指抓好搬迁群众迁出地到迁入地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的转移衔接工作,整合各方资源,从高从优落实政策。统筹三就,指统筹搬迁群众迁出地和迁入地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保障搬迁群众就读有学校、患病有医院、就业有岗位、创业有平台。建好三所,指建好经营性服务场所和农耕场所、公共服务场所,努力降低生活成本,让搬迁群众居住习惯、生活方便、就业安心、幸福快乐。用活三制,指建立和用活集体经营、社区管理和群众动员三个机制。

“五融五帮”:指我州创新探索出的抱团脱贫模式。一是推进城乡融合,帮助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脱贫。二是推进强弱融合,帮助解决贫困群众脱贫技能不强的问题,实现以富带贫共同发展推动脱贫。三是推进资金融合,帮助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资金聚集产业发展推动脱贫。四是推进农商融合,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实现让市场经济带动脱贫。五是推进产险融合,帮助解决贫困群众脱贫经营风险较大的问题,实现稳定增收推动脱贫。

“三江三山一中心”:三山指月亮山、雷公山、云台山;三江指都柳江、清水江、舞阳河;一中心指凯里。

“两山”地区:指月亮山、雷公山地区。

“旅游+”:指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内容和文化元素,同时促进各行各业产业发展。

快旅慢游”:指游客花费在旅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留在景区景点的时间越来越长。

智慧旅游:指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旅游“地接”:指旅游目的地旅行社利用本地人优势,为外地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提供接待服务的一种工作形式。

“一带一路”:2013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大健康“十大工程”:包括大健康示范建设工程、招商引智工程、中医药标准化种植工程、有机农业推广工程、县级医院整体提升工程、药材之乡建设工程、民族医药普查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生态提质工程、人才建设工程。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申请“一窗受理”制度:指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申请只需要面对一个登记窗口,填写一套表格,提交一套材料,就可同步完成工商登记和商务备案业务,大幅简化了审批备案流程。

“证照分离”:指企业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分离。具体来说,指企业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需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互联网+政务服务”:指通过建立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行公开透明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指在原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二权分离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

“三变”改革:指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

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由郭鑫创建的一种林业运营模式。起因是我国出口企业,因为碳排放超标,导致产品出口到欧美时,遭到当地海关部门的拦截,要缴纳大量碳关税;而根据国际规则,碳排放超标部分可以通过碳汇林的方式加以抵消。“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就是指通过指导农民种植碳汇林,帮碳汇林进行碳汇认证,再将碳权卖给需要的出口企业,使农民获得收益、出口企业免除缴纳碳关税。

“项目云”:指在大数据云手段的基础上,整合各有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项目建设指挥调度、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绩效评估、任务督查考核、信息服务共享、互动交流参与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综合管理平台。

“险资入黔东南”:指吸引州外各种保险公司进入黔东南。

PPP模式: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

数字黔东南、“智慧黔东南”: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黔东南城镇的数字化管理和智慧式管理,提升城镇管理服务水平,进而为城镇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镇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示范小城镇“8+X”项目:指每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或完善1个路网、1个标准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农贸市场、1个市民广场或公园、1个污水处理设施或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个敬老院、1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81”工程和公共停车场、产业园区、体育场(馆)、公立幼儿园等其他(X)项目。

“贵工贷”:指省20161月设立的融资担保基金—“贵工贷”风险补偿金,对合作银行进行风险补偿和以奖代补,撬动银行按照1:20的放大比例,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发放贷款。

“贵园信贷通”:指省有关部门、产业园区共同筹措资金,与银行合作设立企业贷款风险代偿补偿金,帮助产业园区企业申请获得1年期以内、1000万以下贷款的融资模式。

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三条红线”。

“河长制”管理模式: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包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大工程和N项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大工程,包括垃圾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绿化工程、道路工程、供水工程、信息化工程、供电及光明工程、气化工程、农房改造建筑风貌提升工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N项工程,包括学前教育工程、敬老院工程、卫生计生室工程、村级文化活动室工程、农村商业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服务站工程、体育活动及健身场地工程、活动小广场工程、公共厕所工程、灾害防治与生态治理设施、电子交易平台。

环保执法“风暴行动”:2016年起开展的环保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黑烟囱”、“黑臭水”、“黑废渣”、“黑废油”、“黑数据以及“黑名单”的企业。

232”人才培训计划:州卫计委组织实施的卫生人才培训工程。从2016年起,计划用三年时间轮训200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3000名乡村医生和200名乡镇卫生院院长。

多彩贵州“广电云”:指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操作系统、人机交互技术等,将有线数字电视、无线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互联网接入、公益电影放映、应急(调频)广播维护融为一体,形成“六位一体”的多彩贵州“广电云”,把以往的单一收视服务变为综合信息服务。

“双百工程”:省实施的就业创业专项工程。2015年开始至2017年结束,在全省培育扶持100个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载力强、具有一定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创业孵化基地和100个农民工创业园 (),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与创业服务。

 

       
版权所有:mobile28365-365 黔ICP备05000359号
地 址:凯里市营盘东路53号 联系电话:0855-8222804
主办:mobile28365-365 承办:黔东南信息港 技术支持:黔东南信息港(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
建议使用IE6.X以上版本,分辨率1024*768